护目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目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从微观世界寻觅假画铁证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4:54:30 阅读: 来源:护目镜厂家

在微观视野中,每一幅使用了宣纸类书画纸的原创作品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纸纤维结构状态和独一无二的墨、色、印迹状态。这两个独一无二的状态之结合,形成了原作无法被仿制的物质形态,其微观形态必然是唯一的。

显微镜下的画作,可以看清画纸上的微观纤维状态,这是独一无二、无法伪造的

《梅雀图》1

《梅雀图》2

《梅雀图》1鸟嘴部放大40倍显微图像照片

《梅雀图》2鸟嘴部放大40倍显微图像照片

浙江字画收藏爱好者钱某最近很难过,他看到一家画廊网站上提供了实体店信息,还有一些画作有实名认证,他依据自己的经验断定这些画应该不假。于是购买了民国、现代画家共32幅画,合计75万元。当他将这些画作拿到拍卖公司和安徽省博物馆鉴定后发现,这些全是赝品。

事实上,科技的进步,已经让假画批量制造的工艺“炉火纯青”,以经验和眼力判别画作真伪的手段早已不能再是唯一的方法,现代仪器和科学手段的介入已成为必需。喷墨打印以假乱真在淘宝网上,售卖高仿画的店非常多,于是记者随机选了一家店询问情况。自称王先生的店主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卖高仿画,还能“定制服务”。也就是说只要买家能提供原画,他们就能给出以假乱真的高仿品。他还说到,“我这里做高仿可以是人工绘制,因为很多美术学院的学生都在帮我打工,但我推荐你选喷墨打印,这种方式制作出来的高仿画,行家都很难辨认。”多年来,有不少画家发现自己创作的画作,被赝品制造者以喷墨打印技术进行了复制,其乱真程度让人惊讶。由于许多画家的画风独特,若是人工临摹,很容易分辨真伪。但依靠喷墨打印技术的复制品具有很高的迷惑性,若不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仅凭经验和眼力,行家都很难识别。

喷墨打印这项技术,上世纪80年代从海外传入中国。起初多是用于建筑设计绘图、广告喷绘、摄影图片以及油画复制,后来才应用于复制中国画。从本世纪初开始,喷墨打印机使用的染料墨革新为颜料墨,这对喷墨打印中国书画复制品而言,是一次使复制级别空前提高的关键性变革,使传统的经验鉴定受到很大的冲击。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科研中心主任尹毅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辩证看待喷墨打印技术。一方面,这项技术可以将历代名家名作完美地“克隆”,作为馆藏陈列的替代品。

目前我国各展厅的环境,往往要受画框玻璃反射灯光的干扰,有了“克隆”作品后,可以让人们直接观赏,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原故宫资料信息中心主任胡锤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也谈到,在故宫展出的书画作品真迹,理论上每次展出的时间不会超过15天,因为空气和光线会对原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然后放入库中存放两年才能再展。为弥补展出的缺憾,会用高仿的作品取代真迹展览,当然,这些高仿作品会加上仿古印章加以区别。2005年10月,中国古典名画《清明上河图》真迹在北京故宫博物院80周年院庆藏品展中展出数日后,就换上了喷墨打印技术复制的替代品,当时还针对该复制品向观众作了实情说明。

但是,喷墨打印复制的书画作品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摇钱树”,甚至当做原作推向了拍卖会或市场,导致许多书画家、鉴定家都认为这项技术极其可怕,并主张抵制这种技术及业务。“其实,可怕的不是技术,而是识别和监管的措施没有跟上。”尹毅指出,这些喷墨打印复制品,肉眼上看虽然能与原作媲美,但在一定倍数的显微镜下观看,就能看到各色喷点,与原作明显不一。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我们不能否认喷墨打印中国书画的高仿真技术也是一种科技进步,但我们要有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尹毅说,任何书画作品都有三种形态,物质形态、艺术形态、意识形态。传统书画鉴定主要立足于作品艺术形态,依据作品风格及艺术功力分辨真伪。由于现代科技复制技术可以让原作与复制品在艺术形态方面的视觉差异接近于零,乱真程度极高,所以不可忽视在物质形态的微观世界中科学取证的书画鉴定路径。对于市场上肉眼看来足以乱真的喷墨打印复制品,需要用科技检测的微观图像,使其显露出与原作不同的“铁证”。

2月24日,记者走进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艺术品科研中心,看到科研人员正在用拉曼光谱仪分析一幅画中的颜料成分,另外一侧,一幅画的局部情况,也在显微镜的高倍放大下呈现出一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这是尹毅主持的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鉴定系统,这套系统已于2010年12月通过验收,并已为众多假画“验明正身”。传统的鉴定往往要受经验和良心的限制,而科技检测是不会说谎的,这些先进仪器能帮助科研人员科学鉴定书画的真伪。尹毅曾对各类书画防伪新方法作过调研,并对许多书画家的防伪观念、心态和习惯作过观察。他发现,凡是在原作上由别人添加防伪标记,都会让原作者难以接受。尤其是设计指纹、DNA的防伪方法,会让许多书画家担心隐私被泄露。因此,他们的科研方向就是不在作品上添加任何防伪标记或物质成分的防伪方法,而是从微观世界去探寻。

科研人员利用光学仪器对书画材质进行检测时发现,宣纸类中国书画纸具有像指纹一样独特的纤维状态。于是就对这类书画纸的微观状态并结合墨色、印迹进行了大量的检测实验。他们发现,每一张宣纸类中国书画纸的任何一处微观纤维状态都是唯一的。人们能复制出同类的纸,但无法复制其纤维结构的微观状态。这种纤维结构状态的差异性,主要由其特殊生产工艺所决定。切割工艺中的切割方式决定了纸浆纤维的长短不一,捞纸工艺中无序组合的纸浆纤维被竹帘捞出水面,各微小纤维都是以偶然状态凝聚形成纸张。于是,宣纸类书画纸在这种生产工艺中就必然形成了纤维结构状态的处处差异。光谱仪为画作“照X光片”书画作品的物质形态是由纸、墨、色、印泥等材料结合构成的物质结合体。这些材料往往因其历史变异、品种差异而使其内部物质成分发生变化与差异。每一种不同物质成分的纸、墨、色、印泥往往都具有不同时空的烙印,都能成为防伪、辨伪的依据。一些国家曾率先利用科技手段检测艺术品,并成功鉴定真伪的诸多案例,也逐步推动艺术品科学鉴定的新趋势。

1965年,慈善家保罗·梅隆把一幅据称是144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50多年)捐给了耶鲁大学。这个古代地图事件公布于世后,因其空前精确的地理位置绘制,挑战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说,其真伪立即成为业内人士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后来美国的凯瑟琳·布朗用拉曼光谱仪对地图的物质成分作了检测,在碳黑墨水下发现了锐钛矿物质成分,而锐钛矿是1925年才被开发启用的,根据此地图内部含有的物质成分,最终断定了此地图是1925年后的绘制品。喷墨打印的颜料从染料墨过渡到颜料墨,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实现了突破性的变革,从视觉上也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但实际上,颜料墨和书画家们使用的颜料从成分上分析还是有本质的差异。这主要是复制书画作品的特殊工艺导致的。一幅“克隆”作品的诞生大致要经历类似这样的步骤:首先对书画原作进行扫描,其次是电脑根据扫描图片的颜色来控制多个墨盒同时工作。但这对颜料墨的颗粒度、均一性和稳定性等要求很高,不然就可能导致堵塞喷嘴而无法工作。颜料的成分、颗粒度的大小,会在拉曼光谱仪的“眼”中展露无遗。因此给了科技检测人员从物质成分的角度鉴别出真伪的机会。在微观视野中,每一幅使用了宣纸类书画纸的原创作品都拥有了独一无二的纸纤维结构状态和独一无二的墨、色、印迹状态。这两个独一无二的状态之结合,形成了原作无法被仿制的物质形态,其微观形态必然是唯一的。

肉眼观察很相似的两幅作品,从微观照片可以看到很大的差异,因为画纸微观形态的纤维分布是不同的,而且作者落笔的力度和范围也难以做到完全一样。

再生胶片分切机

顺酐批发

手持测振仪货源

戊酮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