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目镜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护目镜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经-【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11:26:01 阅读: 来源:护目镜厂家

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经”

全省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现场会议典型经验撷英

东宁县:小木耳“长”成亿元大产业

【增收亮点】近年来,东宁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战略,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现已成为全国黑木耳第一县。2009年,东宁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民收入超万元,预计今年全县黑木耳产业人均收入可突破万元。“十二五”期间,该县将力争农民收入2年超2万,5年超3万,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调整之道】东宁县坚持政府推动,组建了县黑木耳产业办和食用菌协会,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将产业发展指标列入乡镇和县直单位重点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坚持典型带动,全县确定了一批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典型村、典型户进行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该县还加强品牌拉动,先后被授予“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等荣誉称号。

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质量效益,东宁县将科技兴耳作为发展黑木耳产业的第一要务,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服务、推动技术创新等工作,使东宁县成为引领全国黑木耳技术研发创新、升级换代的“硅谷”。

坚持“内涵挖潜,外延扩张”两条腿走路,在做大做优黑木耳产业的同时,东宁县还积极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打造特色产业链经济。一是由区域市场向国际化市场迈进,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实现交易量突破12万吨,交易额6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二是由规模生产向精深加工进军,出台优惠政策,建设黑木耳加工园区。三是由单一产业向链式产业拓展,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分工分业,促进农民增收。

海林市:为农民增收多开几扇“门”

【增收亮点】近年来,海林市实施“打生态牌、走特色路”的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回流型”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拓展农民多元增收渠道。2010年全市农民纯收入实现10005元,其中,有5个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元以上,今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预计可增长20%以上。

【调整之道】海林市依据自身耕地面积少、传统农业增收空间小的实际,确立了依托资源生态、构建多元产业、突出增收核心、进位领跑争先的促农增收的多元化发展思路,突出做到了明晰发展定位、明晰产业布局、明晰推进措施,重点建设中国北方食用菌强市、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名市。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海林市对特色农业、“回流型”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等三大促农增收产业进行了重点培育。着力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集中生产,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发展了北味食品等43家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外出打工—创业有成—回乡兴业”的“回流型”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安置增收。通过借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片,突出五大特色旅游资源,实施“百村万户山里人家”乡村旅游工程。

为保证多元增收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海林市强化了三项保障机制。一是政策引导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鼓励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经济开发;二是建立了立体式产业帮扶机制,在全市各乡镇形成重产业、懂产业、抓产业的促农增收氛围;三是建立品牌营销机制,靠品牌抢市场、增效益、快发展。

宁安市:特色产业带来的“多样”增收

【增收亮点】近年来,宁安市不断拓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国家级百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县。2010年,宁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调整之道】做精种植业,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宁安市不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积极发展绿特优精品农业,夯实农民增收基础。一是做大全省蔬菜出口示范基地,形成了“龙头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二是做优烟糖产业,实施烤烟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生产模式;培育了省级龙头企业“镜泊湖糖业”,甜菜、甜叶菊实现了订单种植。三是做强优质稻米产业,坚持走“精品米”之路,全力打造30万亩北方特色优质米生产基地。

宁安市还积极做大畜牧业,实现粮食过埠转化增值。扩大传统养殖业发展规模,以龙头为牵动,加快生猪、肉鸡等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养殖发展步伐,利用丰富的水源、柞林资源和蜜源植物,发展特色冷水鱼养殖和蚕蜂养殖。

结合开发农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增加农民收入,宁安市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构建了一条以G11国道为主线的休闲农业景观带,拓展了农业展示、示范、休闲等功能;重点建设了小朱家等15个民俗文化特色村,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启动了江南明星朝鲜族小镇、红城满族风情社区等5个旅游型小镇建设,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带动了农民增收。

嫩江县:结构调整“调”鼓农民腰包

【增收亮点】2007年以来,嫩江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农增收为目标,确定了“扩玉米、增水稻、稳小麦、减大豆、上经作”的调整思路,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28.2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057元,预计今年粮食生产将突破30亿斤,农民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调整之道】2007年以来,嫩江县把种植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成立了种植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层层分解调整任务,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将全县规划为小麦、玉米、甜菜、马铃薯、中草药等5个优势品种作物种植区,种植结构更加合理;每年组织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农垦系统参观学习结构调整经验,实现了村村出典型。

嫩江县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开展场县共建促进结构调整,与农垦九三管理局签订协议,在机械力量、技术应用、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满足了种植结构调整的需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培育龙头企业,依靠龙头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拉动结构调整;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流转土地260万亩,通过规模化经营调整种植业结构。

为确保种植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嫩江县积极创新机制,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努力形成宽领域、多元化、多渠道的农业产业化投融资格局。二是创新技术推广机制,大力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和现场培训。三是创新考评奖惩机制,调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性。

大庆市大同区:棚室经济牵引下的增收快车

【增收亮点】大同区把棚室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总抓手,举全区之力发展棚室经济。全区棚室面积已达6万亩,成为全省西部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基地。2010年全区果蔬种植面积11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20元,其中棚室果蔬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5%。

【调整之道】大同区坚持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力度,扶持棚室经济发展。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棚室建设。该区还成立了农业投资公司和以农民为主体的棚室生产投资公司,以扩大融资渠道,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拉动棚室经济发展。

按照“集中连片利于规模推进,发挥优势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大同区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推进、园区化发展的“三化”建设,实现了棚室经济合理布局、规模推进、集约发展。为使农民早见效、快增收、长期受益,大同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果蔬品种多样化、栽培方式多样化、种植模式多样化等三个“多样化”,进一步优化棚室种植结构。与此同时,大同区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推广科学技术,培育科研基地,靠科技提质增效、占领市场。

棚室经济属高投入项目,大同区通过完善社会化服务,做到苗木培育、物资采购、棚室建设、产品销售“四统一”,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责任编辑:李冰冰)

东莞市全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明溪县鉴定金元宝

大棚设施